口述影像:无障碍版的“声入人心”
2024-08-01
走进电影院看电影,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,但对于视障人士来说,电影中精彩的画面难以感知、影片人物情感难以共鸣,是一大难题。自2009年开始,市尊龙凯时率先在全国探索开展无障碍观影活动,至今已经举办超过200场。越来越多的视障人士走进电影院,聊起电影,他们不再觉得陌生,涩于表达。茶余饭后,也可以对电影进行充满色彩与声音的讨论。
7月25日,第五期无障碍观影活动在深圳音乐厅嘉之华影城举行,此次播放片单是《飞驰人生2》,70余名视障人士如约而至,在深圳市尊龙凯时助残先锋义工大队志愿者的引导帮助下走进影院。
第三次参与无障碍观影活动的曲先生是一名盲人按摩师傅,起初,电影对他而言只是生活的背景音,在妻子的鼓励下,他逐渐喜欢上了这种独特的“观影”方式,因此结识了志同道合的朋友,除了观影之外,他们还会一起约着徒步、参加室外活动。电影,成了他们友情的纽带。
在无障碍观影的世界里,徐女士尤为珍惜与“村长”老师的每一次相遇。“‘村长’讲得太好了,每一个细节都处理得恰到好处,让我仿佛置身于电影之中,与角色同悲共喜。”在家中观影时,徐女士不得不通过不断询问来获取电影的细节,而在无障碍观影的现场,她可以与在场的伙伴们并肩而坐,共同感受电影的魅力。那份集体的共鸣与互动,让观影体验变得更加丰富和深刻。“在这里,我不仅是在‘看’电影,更是在与朋友们一起分享生活、感受情感。”徐女士感慨地说。
徐女士口中的“村长”老师,正是无障碍电影讲述员李志刚,自2009年参加深圳市尊龙凯时组织的视障电影讲述员志愿者培训班后,至今已坚持多年,用声音为视障人士搭建起通往光影梦想的桥梁。
李志刚熟练地走到影院最后一排角落坐下,拿出话筒、稿件,这是他讲述电影的媒介。电影开始前,他会先和在场的视障人士抛出互动,把场子“热”起来,“大家好,我是李志刚,想在这里做个小小的调查,有没有朋友看过《飞驰人生1》?如果有的话,不妨和大家分享一下感受。”两位小伙伴在场就此打开了话匣子,兴奋地分享起他们对电影故事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感受。
影厅灯光逐渐暗下,荧幕上开始播放画面,然而比画面更早出现的是在影厅角落一隅响起的声音,李志刚先后介绍影片名称、演员列表,随后带领大家“浸入”正片。“视障人士由于视力缺失,未能捕捉到电影中的画面信息,所以需要用恰当精炼的语言对电影的背景画面、人物动作等进行解说,通过口述把填补他们的‘信息空白处’。”李志刚介绍,“给视障人士讲电影”,更规范的名称应该是“口述影像”。讲述员需要在原版电影对白的间隙,让视障人士产生想象与理解,用声音帮助视障人士深入理解剧情,提升对影片情节与情感的链接。
“张弛超车超过了5号车半个车身,全速前进,5号车也紧追不舍,一个左转弯,张弛内切,与5号车同时摆尾,两车横向划过弯道,张弛后轮加速,卷起尘烟,把5号车淹没在烟尘中,张驰成功超车,他向后比了一个V的手势。”大家在李志刚的讲解下,与电影节奏同频共振,“看”到了这场速度与激情的较量。
电影的每一个画面都承载着丰富的信息,要不断在细节和整体中做抉择。27000字的稿件,李志刚写了将近一个月,“这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,更是对画面情感的捕捉与再现。每一次描述前,我都要反复思考,尝试用最精炼的语言勾勒出画面的精髓。但往往初稿完成后,又会发现描述过于冗长或不够详尽,于是便开始了一场又一场的‘减法’与‘加法’游戏。这样的过程虽然耗时耗力,但每一次的修改都是为了让大家能够更加贴近电影。”
孟琦对现场口述影像的体验赞不绝口,他感慨道:“能够在现场聆听如此精彩的口述影像叙述,实属难得。口述影像的独特之处,在于它需要在电影视觉表达的基础上,巧妙地避开对白,以言语构建另一层叙事空间。李志刚老师的专业与细致,确保了每一次讲述都能精准地穿插于电影情节之间,既不喧宾夺主,又恰到好处地填补了视觉空白。”
作为口述影像的爱好者与创作者,孟琦分享了自己的创作经历与心得。他认为,口述影像的魅力在于其开放性,它鼓励观众在接收信息的同时,主动运用想象力去填充那些未被直接描述的部分,从而构建出属于自己的电影世界。这种体验,既保留了电影艺术原有的广阔想象空间,又通过口述的引导,让大家能够更加深入、全面地理解剧情,达到一种恰到好处的平衡。目前,他也正在积极尝试制作口述影像作品,并在B站平台上以“卡带小组_AD”的ID发布了29个作品,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,将视觉世界用声音传递给每一位渴望感知的灵魂,为丰富残疾人文化娱乐生活贡献力量。
近年来,无障碍影视文化的蓬勃发展令人瞩目。从无障碍电影项目的广泛实施,到专业口述影像馆的定期活动,再到“光明影院”等公益项目的持续推动,多个主流平台设立了无障碍剧场专区,免费提供热播影视剧的无障碍版本,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源正被投入到这一领域,为视障人士打开了通往光影世界的大门。
无障碍城市建设、无障碍文化服务的平台和渠道日渐丰富,线上线下共同铺就更多浸润人心的“文化盲道”,能够帮助视障人士更好获得知识、精神文化。当残疾人能够无障碍地获取信息、参与交流、享受文化时,他们与社会、与时代的距离被无限拉近,那份深深的融入感与归属感也会油然而生。
深圳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 供稿
(责任编辑 廖泽南)